提要:杭州在GDP總量、固定資產投資、財政收入和第三產業增加值方面都超過南京,新經濟優勢勝過南京,南京產業轉型壓力大過杭州,但交通、人文方面,南京高校資源、鐵路資源等均勝過杭衛生州。 日前發佈的《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》中,南京被定位為長三角城市群唯一“特大城市”(上海是“超大城市”),杭州與合肥、蘇州同為“Ⅰ型大城市”。 此消息一出,“杭州不如南京”的聲音四起。 21世紀衛生經濟報道記者發現,該規劃劃分標準僅是依照城區常住人口。從城市本身實力而言,南京、杭州的定位一直是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,不相上下。 而從兩地的經濟、生態、人文等多項指標對比發現,經濟方面杭州在GDP總量、固定資產投資、財政收入和第三產業美女趴著打光屁屁視頻增加值方面都超過南京,而且杭州互聯網產業發展勢頭迅猛,新經濟優勢勝過南京,南京產業轉型壓力大衛生過杭州。但交通、人文方面,南京高校資源、鐵路資源等均勝過杭州。 為什麼南京被劃為特大城市而杭州不是? 此《規劃》以上海為核心,涉及江浙滬皖三省一市26個市。 規劃中,將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定為超大城市,僅上海市;人口500-1000萬之間的為特大城市,僅南京市;人口300-500萬的為I型大城市,分別為杭州、合肥、蘇州市。 南京因為衛生人口超過500萬而被確定為長三角特大城市。這一劃分標準首次提出是在國務院2014年11月印發的《關於調整城市規模ten1819第一次處劃分標準的通知》。其所用的人口指標為:城區常住人口。城區是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,區、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,不包括縣和縣級市。 杭州雖然面積大,但下轄瞭兩個縣(桐廬縣、淳安縣)和兩個縣級市(建德市、臨安市),城區常住人口沒有達到特大城市標準。 南京則不同,隻有市轄區,已經實現全域市區格局,常住人口達到823萬,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67萬,達到國傢特衛生大城市標準。 杭州新經濟優勢超過南京 城市規模不及,就可以此判斷杭州不如南京嗎?細看兩地近些年的經濟、社會各項指標可發現,下這樣的結論恐為時過早。 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寧越敏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,城市的孰優孰劣是根據其經濟、生態、人文等多方面指標,而不隻是看一個地方主城區的常住人口。 實際上,根據2015年統計數據,杭州、南京實力雖總體不相上下,但部分指標上杭州還略勝一籌。 首先是GDP總量,2015年杭州市GDP突破1萬億大關,達到10053.6億元,成為中國大陸第十個GDP過萬億的城市,而南京去年的GDP為9720.77億元,排在杭州之後。 另外,杭州在第三產業增加值、財政收入、固定資產投資等三項指標上都超過南京,增速上除固定資產投資外,其餘兩項也均超過南京。 近幾年杭州信息經濟迅猛發展,逐步成為杭州經濟新引擎,而老工業基地南京受化工、鋼鐵等高污安全染傳統產業食品影響,轉型升級相對較難。 最為典型的是,杭州經濟新業態方面有互聯網巨頭阿裡巴巴,2014年納稅109億元,平食品均每天納稅近3000萬元人民幣,以“阿裡系”為代表的互聯網產業集群帶動瞭整個城市的創新創業發展。 南京雖有蘇寧這樣的零售業大戶,近些年也在轉型往電商方向發展,但無論是規模還是業態都不可與作為BAT之一的阿裡巴巴並論,尤其是沒能形成金融創新業態。 數據顯示,電子、石化、鋼鐵和汽車等傳統產業依舊是南京工業的主要貢獻者。2015年,南京規模以上衛生工業總產值達13065.80億元,其中重工業總產值達10144.20億元,占比高達78%。 杭州則在2015年果斷關閉瞭杭鋼、半山衛生電廠、蕭山電廠等高能耗產業,成為全國唯一一個“沒有鋼鐵廠、沒有燃煤電廠、沒有黃標車”的“三沒有”城市。 這在兩地的空氣質量指標中可見一斑。根據環保部發佈的《2015中國環境質量公報》,從全年的空氣質量來說,南京稍遜於杭州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