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30日從發改委網站獲悉,為引導長江經濟帶產業轉型升級和分工協作,促進產業轉移和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,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,發改委對以長江經濟帶國傢級、省級開發區為載體開展國傢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建設工作,提出相關具體實施意見。 意見提出的主要任務包括承接國際產業轉移,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;承接國際、沿海產業轉移,帶動區域協調發展;產城互動,引導產業和城市同步融合發展;低碳減排,建設綠色發展示范開發區;創新驅動,建設科技引領示范開發區;制度創新,建設投資環境示范開發區。 意見提出的建設目標為,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,順應國際國內產業發展新趨勢,依托長江經濟帶現有合規設立的國傢級、省級開發區,規劃建設示范開發區。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,更好發揮政府規劃和政策的引導作用,經過3-5年努力,示范開發區的發展規模、建設水平、園區特色、主體地位顯著提升,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效應日益增強,參與國際分工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,轉型升級走在全國開發區前列。 此外,以示范開發區為引領和示范,推動長江經濟帶產業優化升衛生級,實現長江上中下遊地區良性互動,逐步形成以示范開發區為主、省級開發區為輔,且分安全工合理、特色鮮明、優勢互補的長江經濟帶產業協同發展格局。 意見全文如下 一、建設目標 (一)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,順應國際國內產業發展新趨勢,依托長江經濟帶現有合規設立的國傢級、省級開發區,規劃建設示范開發區。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,更好發揮政府規劃和政策的引導作用,經過3-5年努力,示范開發區的發展規模、建設水平、園區特色、主體地位顯著提升,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效應日益增強,參與國際分工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,轉型升級走在全國開發區前列。 (二)以示范開發區為引領和示范,推動長江經濟帶產業優化升級,實現長江上中下遊地區良性互動,逐步形成以示范開發區為主、省級開發區為輔,且分工合理、特色鮮明、優勢互補的長江經濟帶產業協同發展格局。 二、主要任務 (三)承接國際產業轉移,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。長江下遊經濟發達省份,對接國際分工要求和可能,利用沿海、沿江岸線資源,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、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。選擇建設示范開發區,形成一批特色支撐點,開放型經濟邁進新水平。 (四)承接國際、沿海產業轉移,帶動區域協調發展。長江中、上遊省市按“一帶一路”衛生、向西開放等戰略的要求,與東部開發區建立協同跨區域聯動機制和合作聯盟。選擇建設示范開發區,引導企業向示范區集聚,促進人口歸流、本地就業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。 (五)產城互動,引導產業和城市同步融合發展。以依托示范開發區為主,在地、縣兩級按工業集中、產業聚集、用地集約的要求,建立利益共享機制,提高工業集中度、產業集聚度,突出主導產業特色。選擇建設示范開發區,通過產城互動、產城融合,建設美麗鄉村、旅遊古鎮等配套,吸引人才回歸。 (六)低碳減排,建設綠色發展示范開發區。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,推進節能減排,發展循環經濟。加大沿江化工、造紙、印染、有色金屬等排污行業治理食品力度,經過專業化、園區化處理,切實減少排污大戶。選擇建設示范開發區,建立低碳循環經濟試點和生態園區,推動流域綠色循環低碳發展,保護長江生態。 草蹓視頻在線觀看(七)創新驅動,建設科技引領示范開發區。順應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,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,推動沿江產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。選擇建設示范開發區,發展建設公共企業研發平臺,有效保護知識產權,支持建設國際科技合作中心,增強長江經濟帶產業競爭力。 (八)制度創新,建設投資環境示范開發區。大力推進投資、貿易、金融、綜合監管等領域制度創新,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和商事改革。建立與國際投資、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框架,形成可復制、可推廣的成功經驗衛生。選擇建設示范開發區,加快上海自貿區27項改革措施的復制、推廣和落地,打造國際化、法治化的營商環境,帶動長江經濟帶更高水平開放,增強國際競爭力。 食品 |